來源:廣視通廣告 時間:2015-12-22 16:34:55
真正的“互聯網+廣播”,應該是互聯網平臺與已有傳統廣播平臺,在生產、發布、經營鏈條上的真正調和,如何打破各個平臺之間的界限,是傳統媒體要突破的難題。
近年來,在新媒體新技術的沖擊下,傳統媒體的發展步履維艱,唱衰廣播的聲音也不絕于耳。特別是從去年開始,廣播相繼兩次遭遇“危機”。一次是滴滴、快的等打車軟件的出現,很多媒體評價“躺槍”的會是傳統廣播;另一次是商業移動音頻APP的出現,在業內又一次引發擔憂,傳統廣播的生存空間是否會被擠壓?網絡廣播的受眾與傳統廣播聽眾雖有重合,但兩者的收聽行為和使用場景還是有很大區別,當前廣播仍然擁有在數量和質量上都占據優勢的私家車、公務車等高端人群。
因此,這兩波沖擊對廣播來說算是“有驚無險”。更為有趣的是,在北京電臺今年的廣告增量中,各類APP應用的投放額接近1億元,滴滴、快的等熱門移動應用反而是給北京電臺投放廣告的大客戶。
目前,傳統廣播的收聽人群和媒介價值基本保持穩定。據統計,2010年北京電臺的廣播收聽人數為682 萬,2014年為731萬,今年1到10月的收聽人數為778萬,總體來看穩中有升。
對于未來形勢的判斷,車聯網將是對廣播嚴峻的考驗,當前3-5年是傳統廣播轉型發展的關鍵窗口期,傳統媒體的調和與轉型已經到了攻堅階段。在這樣的關鍵窗口期要做到迎難而上,應當從五個方面入手:
一,要利用互聯網平臺增強與用戶的連接能力。
二,作為內容生產商,無論基于互聯網技術的新興傳播渠道如何發展,生產的內容、特別是現象級的內容,仍然是傳統媒體的一要務。
三、通過生產流程的創新,保證在各個平臺上提供有吸引力的內容。
四、探索基于多平臺資源整合的統一營銷模式。
五、通過機制創新為轉型提供支持。
聯合北京市文投基金、上市公司歌華有線,共同成立了北廣文資歌華基金,通過一年多的甄選和調研,基金儲備了多個項目,希望通過項目的推進,提升傳統媒體的競爭能力。
本文標簽:
全國廣播電臺廣告網 2008-2023 版權所有
地 址:深圳市福田區紅荔西路天健名苑B座31層
Copyright 2008 - 2022 www.qingyeshengtai.com Corporation, All Rights Reserved
深圳廣告公司聯系電話:133-1651-4119
E-mail:64590423@qq.com